- 直立床,站立架,康復理療設備
本篇報告是普華永道在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并購回顧與展望》。報告分為三個部分,涵蓋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情況、過去三年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并購情況和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面臨的挑戰。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較小,但保持持續增長
EvaluateMedTech預測,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775億美元,2016-2020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1%,其中子行業體外診斷產品(IVD)將以673億美元占比行業最高。
到了2020年,十家大型醫療器械國際企業,美力敦以349億美元位居第一,強生以297億美元位居第二,西門子以161億美元位居第三。
2015年,中國主要醫療器械企業中,新華醫療以7.65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是魚躍醫療,銷售額為2.04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樂普醫療,銷售額為2.01億美元。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企業規模較小、集中度較低且缺少成熟盈利模式,未來十年,行業發展主要依賴于通過并購提升集中度。
過去三年,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并購,本土戰略增強,跨國公司不活躍
2015年,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并購交易金額達到320億美元,投資主要來自于戰略賣家、私募股權、風險投資以及境外渠道。投資者的關注點不再僅限于健康體檢中心、美容機構和牙醫診所,還包括醫院、供應鏈和與醫療相關的核心服務,例如康復與診斷。
2015年,一些大型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進行了大量兼并和收購交易,旨在擴大市場規模和晚場其產業布局。國內企業還在同時尋找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和生物技術領域的海外并購機會。
中國本土戰略并購在2014年(數量為59起)和2015年(價值為36.06億美元)強勁增長。然而,外資境內并購依然不活躍,原因在于跨國公司醫療器械資產在高端技術層面上并沒有較高的競爭力。
IVD(體外診斷,尤其是試劑)是2014和2015年尤其熱門的行業,背后主要原因是中國醫療行業增長預期的提高、醫改、居民對于更好醫療的需求,以及醫院建設的快速發展和融資。
2013年,只有兩筆金額達到5000萬美元的交易,均與骨科有關,分別是史塞克公司以7.64億美元收購創生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凱利泰有限公司以0.94億美元收購江蘇艾迪爾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業內最大公司之一的華潤退出醫療器械行業,而另外一家公司魚躍醫療創造性地利用“PE+上市公司”模式,并接管了華潤醫療器械業務。此外,影像、IVD(試劑)和家庭醫療電子開始顯示出進入5000萬美元俱樂部的趨勢。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頗具活力,但也存在具有挑戰性的掣肘
私募股權投資者在2015年變得更加活躍,投資于矯形外科、IVD和耗材以及移動醫療及智能醫療技術。
風險投資行業(通常是技術投資)對中國醫療產業的興趣日益濃厚,投資者正在積極尋求移動醫療、可穿戴醫療器械、智能/小型診斷設備和IT解決方案等方面的機會。
大多數公司尤其是醫療器械公司,將更多地側重于營收增長而非盈利能力。三甲醫院仍然是發展的關鍵。多數人認為患者正在獲得更多決策權力,因此患者的參與性行為將隨之增加。不少觀點認為基本醫療保險(BMI)和商業健康保險都將快速增長,而BMI的影響力仍最強。
跨國公司更擔心的是監管問題(市場準入、降價、合規性),而中國公司更為擔憂的是人才問題??鐕緯炏瓤紤]新型商業模式(銷售與市場營銷的創新)的發展,而中國企業則專注于研發改進。